发布时间:2024年01月15日 浏览次数:
上大学以后,因为我们是采矿系,学生大都来自农村,小说《平凡的世界》的农村背景,主人公孙少平后来在矿山工作,对我们来说也算是同行,几次的生产实习让我们对小说中的场景感同身受,很容易引起共鸣,阅读《平凡的世界》成了我们的必修课,同学大都读过《平凡的世界》,作为陕西人,我读得尤其熟,我经常对室友说,他们说出小说中任意一句话,我能说出上下句,经他们测试,果不其然,就是在今天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仍然不需要查任何资料,完全凭自己的记忆去写。我根据同学的特征与《平凡的世界》人物匹配,就容易得出他们的外号,这样的外号往往响亮而持久。
小说中的孙玉亭,穷困潦倒,但他热心政治喜好开会好出风头,孟同学与他颇有几分相似,所以他就成了“孙玉亭”,从这个外号也引申出好些外号,但万变不离其踪。一次我与刘同学在我们宿舍,孟同学回来了,刘同学问,开会了,我一听便笑,孟同学一看,气得大骂,摔门而去。
小说中对“半脑壳”田二的描写是嘴角时常浮着一种不正常的微笑——这微笑看起来很神秘。他除过捡破烂,还爱凑到什么地方,说他那句"永恒的格言"——世事要变了!我发现李同学经常就有一种神秘邪媚的微笑,于是他成了“二哥”,以致于我们毕业十五年的聚会,他当时的发言是,他在宿舍不排行老二,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夜之间就成了“二哥”。
樊同学干事有一股愣劲,于是成了小说中田二的儿子“憨牛”,其实我内心是很欣赏干事有股闯劲的人,这也是我所缺乏的。我给樊同学的毕业留念册上的留言写了一首藏头诗,藏头应该是憨牛可爱,也表达了我对他的欣赏。
我和宿舍的高同学经常用漫才的语言调侃,我说,“二哥”应说啥?他答,世事要变了!我问“憨牛”会说啥?他回答,爸。我大笑,他会大骂。
小说中的安锁子,是主人公孙少平的师兄,一个粗壮粗俗的矿工,年龄大了,讨不着老婆,所以经常嘴里骂骂咧咧的。师傅是因救他去世的,他在一次侮辱师母,被孙少平胖揍一顿,下班后他拿着酒到师傅的坟前,少平也在,他垂下了肉乎乎的脑袋。根据骂骂咧咧和肉乎乎两个特征,我给赵同学与李同学都起名“安锁子”,为了区别他们,分别叫“大安”、“小安”,“大安”是典型的北方人,“小安”是典型的南方人,他们住上下铺,互相看不上,北方人言语爽利,经常嘲讽南方人,南方经济发达,“小安”就回敬南方如何好,北方如何荒蛮。后来“大安”发火不愿意让我们喊他这个外号了,但在学校,总得喊外号。谑峭硕笃浯,可以喊他“老同志”,其实他喜好闲逛,好似小说中的到处游逛的王满银,我还给他起了“逛鬼”等外号备用。
小说中孙少平的女朋友田晓霞来到矿上,他们去爬山,回来晚了,安锁子去拿手电给照路,少平给田晓霞介绍安锁子是他师兄,田晓霞热情的和他握手,他激动的在衣服上面擦擦手,跟摸着炭火一样马上就松开了。
我们采矿专业没有女生,我们宿舍只有“孙玉亭”在大四的时候与外校的老乡谈过一段恋爱,别人只有青灯为伴,黑夜很长。我和高同学经常感慨,安锁子也比我们强,至少他摸过田晓霞的手。
除去《平凡的世界》中的外号,还有各种类型的外号,我们宿舍的张同学,在开学不久学习近代史的时候,不知道怎么回事,他外号就成了“张子善”,于是有人喊“子兄”,有人喊“善弟”。张同学用现在的话说是文艺青年,有点多愁善感,他排行老四,于是我们又叫他“酸四”等更多的外号,他不屑与我们这些粗俗的家伙为伍,我与高同学经常商量,说老四的PH值又下降了,到了收拾他一顿的时候了。“酸四”在毕业前发感慨,说他的大学四年,是为别人喊他名字奋斗了四年。“酸四”的趣事也很多,前面提到的“憨牛”,普通话不标准,说“春”的时候是“村”, “酸四”在给他的毕业留言里面有春字,于是在下面给备注,是“春天的春”不是“村子的村”。我们有个唐同学,因为走路有点拉不开栓迈不步的样子,我给他起外号“老夹”,“酸四”给“老夹”毕业留念册上面的照片没有贴好,留言中写到注意把照片夹好,千万别掉了。
高同学喜好与别人打赌,赌注往往是鸡蛋或是二毛钱,于是他的外号成了“高二毛”。夏同学肤色黑,成了夏黑子,文艺点的叫“黑哥尔”。贾同学的上晚自习的时候到处瞎窜,我与高同学经常能碰到他乱窜,问他干什么,他说在找夏黑子,我们说你们不是一起来的吗?他就哑然了,于是他成了“哑然”。“哑然”也是文艺青年,当时因为我在中央广播电台发表了一篇文章,引来了很多笔友,很多信件实在回复不过来,所以我推荐几个“哑然”的同乡女生与他联系,后来打得火热,不知道是不是结成正果,如果是,他得谢谢我这个月佬了。杨同学,谐音“羊球蛋”,于是成了他的外号,在今天也是谐音梗。还有腰身有点妖娆的刘同学“翠花”,社会经验丰富的解同学“老油”,个头不高但身体健壮的闫同学“史泰龙”,衍变为“小史”或“阿龙”,经:盟当鹑擞胁〉母咄б渤闪恕坝胁 ,还有说“完事了”,发音有点特点的高同学成了“完事了”。我与高同学经常调侃,说我们卧谈会的内容哪像大学生。蛑本褪且蝗毫髅,大概是因为我发言更有趣些,我的外号是校长,后来他们报复我给他们起的外号,因我说话不利索,说是小说中的田五“链子嘴”。
那时的大学,尤其是我们采矿系的学生,生活远没有现在的大学丰富多彩,把同学与外号人物之间魔幻,带给我们很多快乐。那时我们的青春岁月,不论穷富,学霸学渣,人人有外号,所以很怀念能互相喊外号的日子,我希望我和我的同学们,出走半生,归来仍是少年,我们像当年一样率性潇洒,还能在一起喊出当年的外号。
我们这些像《平凡的世界》里面走出来的学生,在东北大学一大批知识渊博、治学严谨的老师的教育和影响下,在《红楼梦》、《平凡的世界》、《穆斯林的葬礼》等文学的滋养下,东北大学爱国主义的传统浸润下,走向工作岗位以后,爱国诚信,敬业爱岗,大都成为技术骨干和行业精英。现在我与大学很多同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,我们还能在一起谈谈生活,交流文学,但大学是我们的共同精神家园。
我毕业后在外地工作了,多年以来一直为生活奔波,其实刚毕业的时候我们的领导对我挺好,经常说所有学生中他最喜欢我,后来还通过他司机给我说,说我跟得不紧,否则早上去了,但我宁可不上去,也绝不站队违背内心。
今年我毕业二十五年了,我一直很怀念母校东北大学,也想给母校写点文字,但总没有写,老是觉得以自己拙劣之笔难以写出母校的博大。我对母校有一种复杂的感觉,有时觉得母校离得很近,仿佛就在昨日,有时觉得很远,觉得母校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。
东大让我明白了世界之大,我之平常,极大的影响着我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我总是不能被那些煽情的眼泪感动,而真正让我动情的是那些大家或是平常人默默无闻的付出。
张学良老校长给东北大学校友的诗中写道:不怕死,不爱钱,丈夫绝不受人怜,顶天立地男儿汉,磊落光明度余年。他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,彪炳青史,也影响着东大学子。东大的毕业生,都有着“凡你所在,便是东大”的担当,都很爱国、正直,践行着母校“自强不息,知行合一”的校训,我想,正是东大这种爱国严谨的培养,使东大学生爱国敬业,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。
现在我常想起母校,不知先生们的身体是否还好,不知又有多少新楼拔地而起,不知学校的樱花树长高了多少,不知多少学子走向母校,也不知学弟学妹们是否珍惜学校时光?